哈囉!又到了快樂的教學時光,
今天要來讓大家的影片下雪哦!
首先先匯入素材:
接著新增一個Solid,這邊可以替Solid設定為白色,
之後雪也會是白色的不需要多調整設定很方便。
替Solid加入CC Snowfull效果。
加諸後可以先關閉Compsition With Original,
將背景色先關掉,可以看到畫面上有一些預設的雪了。
接著就是調整一些參數了,這邊介紹幾個比較常用的參數。
首先是Size,可以控制雪的大小,可以先放大一點讓之後調整比較能清楚的看到變化。
Flakes則是控制雪的多寡。
Speed是速度,速度越快雪烙下的軌跡也會相較被拉長,看起來會有點像雨水。
Wind是風向,0是無風狀態,此時不會有角度變化,
正數微風向右邊吹,負數則是左邊。
Variation %(Wind)是風的變異,數值加大可以看見風的亂流更加明顯,
雪飄散的方向會更加混亂。
Opacity則是雪的透明度,100的話就不會有透光的感覺。
調整完之後目前下雪效果長這樣:
接下來要讓雪下到地面時停掉,有點像雪落到地面後消失的感覺,
可以將Solid右鍵 > Pre-compose。
點選Move all attribute into new composition。
點選鋼筆工具。
在Comp上畫出地面的範圍,會看到現在雪只在地板上下。
選取Comp > Mask (快捷鍵M),勾選右邊的Inverte選項。
在Mask > Mask 1 > Mask Feather (快捷鍵F)調整圖層的羽化程度,
讓邊緣不要那麼明顯突兀。
圖整完成後可以看到雪落到地面之後就不會繼續下了,
看起來稍微真實一點。
緊接著還可以畫點點睛,增加一點雪畫在雪中,
新增一個Solid並命名為雪花。
替雪花Solid加入Particle Playground。
加入Particle Playground之後可以撥放看看,
畫面中間會有一個粒子發射器。
在Cannon > Particles Per Second可以調整每秒發射的粒子數量,
這邊我們調整為1,讓他每秒發射1顆粒子。
調整Particle Radius來控制粒子大小。
接著可以打開下雪的Comp並調整Direction來讓粒子發射的方向與雪烙下的方向一樣,
因為目前有引力的關係粒子會往下掉,主要觀察發射出來那一瞬間的角度是否和雪一致。
在Gravity > Force調整引力大小為0,讓粒子發射出去之後不會受引力影響。
調整完粒子之後,將雪花素材匯入。
先將雪花素材隱藏並在雪花Solid的Layer Map > Use Layer
右第一個下拉選單選擇雪花素材的圖層。
目前雪花超大,我們先將雪花素材Comp起來。
選擇Move all attribute into new composition,並點擊OK。
進到Comp中將雪花的大小調整好。
《可以替雪花增加一些旋轉的動態。
到Comp之外可以看到原本被替換成超大雪花的粒子
已經變為小小的旋轉雪花囉!
接下來可以在Comnon > Velocity調整墜落速度,
速度快一點以跟上背景雪烙下的速度。
將Solid及雪花素材的Comp選取右鍵 > Pre-compose…。
多複製幾個Comp並拉到不同位置、錯開時間。
平均分配後雪花就會自然的混雜在雪中囉!
此教學專案檔下載(cc 201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