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到了歡樂的教學時光。
這次將要教大家如何利用AE 的混和效果做出雜質的質感來。
我們來看一下這次會呈現的效果,這次會專注在雜質的製作上。
那我們事不宜遲,開始吧!
一如往常地開啟我們的Comp
並且建立一個有顏色的 Solid,主要只是方便我們辨識。
顏色其實可以自己搭配
並拉出一個圓,可以開啟框線,從中心拉出,並按住Crtl + Alt + Shift 拉出正圓
接下來我們在圓形的圖層上按下滑鼠右鍵,選擇 Layer Styles 裡面的 Drop Shadow
Layer Styles 就跟 PS 的圖層效果是一樣的東西,可以幫你製作外光暈、陰影等等
點選後你會發現你的圓形多了一些選項
分別是控制你要如何把效果結合道原本圖層的 Blending Options
以及你選擇的效果,這邊是外陰影 Drop Shadow
點開Drop Shadow,會有許多可以調整的選項
裡面主要是控制陰影的透明度、柔化、距離等等
我們先把 Distance 距離的數值拉高,方便我們觀察
接下來我們要選擇 Drop Shadow 內的混和模式
也是我們的重點,將他調整到 Dissolve
這時候就會發現我們的陰影產生了變化,雜質的效果已經出現了!
那我們在陰影效果那邊調整顏色
讓陰影更符合背景該呈現的暗度,而不是一片死黑
另外也順便解釋為什麼要用調整顏色,而不是直接去調整 Opacity 透明度
因為當調整透明度時,他會減少的是雜訊的數量,以達到視覺上變淡的效果。
不過這樣也增加了我們在視覺上調整的彈性,像預設的75%透明度就讓雜質有點太多。
我就調整到了25%
接下來我們再加入 Inner Shadow ,讓圓形變立體
我們調整距離,並把混和模式改成 Dissolve,方便做調整。
但是這次陰影不再我們想要的方向,所以我們調整 Angle,讓內陰影跟外陰影一致。
並且調整 Size,這裡的 Size 指的是陰影的擴散大小
數值大的話看起來就不會這麼僵硬。
另外目前的雜質是不會跳動的,要讓他有變化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我們可以透過去修改數據,讓他有跳動效果
例如在 Distance 的地方打上 wiggle(10,10),讓距離有變化
第二種方法:必須要複製兩個圖層,並且先把混和模式條回預設的 Normal
並且把先前提到的 Blending Options 打開,把 Fill Opacity 調到 0%
如此一來這個圖層就只會有陰影的效果,圓形會消失。
接下來我們將這個圖層 Pre-comp
並且把圖層本身的混和模式,改成 Dancing Dissolve
我們的陰影就會再次變成雜質的型態,並且會有劇烈的變化,每一幀會是由不同的雜質排列組成。
另外,其實還有一種比較偷吃步的方法。
我們建立一個 Turbulence Noise 並且將他的 Size 設的很小
或用 Noise 配合 Solid 也可以,呈現出來的效果稍微不一樣
並且設定 Evolution
並且用 Displacement map去讓整個畫面產生跳動
好的,那這次的教學就到這裡,我們下次見!
此教學AE專案欓下載(cc 2018):